防空警报声哪来的?不同的声音代表什么?听到防空警报应该做什么?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016-11-15
263

防空警报声哪来的?不同的声音代表什么?听到防空警报应该做什么?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防空警报的声音从哪传出来的啊?它声音怎么那么广泛呢?在什么地方好像都能听到。

  防空警报设备包含几个部分:

1、警报器:警报器又分电机型和电声型二种。电机型是有电动机作为该警报器的主要器件,把机械能转为声音。电声型是由主机功效和扬声器组成。

2、控制设备:控制设备又分为有线控制和无线控制二种。

3、供电系统:供电系统又分市电供电和自供电二种。

  一般防空警报设备都设置在城市的建筑物楼顶,由武装部门或街道、企事业单位的保卫部门管理。 声音是“机械”波,并且通过空气传到人们的耳朵里。所以只要能够让空气“振荡”的方法,都可以发声。 音响中的喇叭(电磁),把声频的电信号,通过喇叭膜片(纸盆等)的转化为机械振动,推动前面的空气,传达到耳朵中,而且由于城市很多楼顶上都有这种声音传到装置,所以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警报声。

    关于防空警报.声音长短有表示不同信息吗?

  仔细听了湘潭的防空警报试鸣,分三次.第一次,一声长鸣后声音间歇,每次鸣响时间较短促,如此反复直到结束;第二次也是间歇反复,但长短参差,直到结束;第三次全程保持长鸣不间歇直到结束.请问这三种,是像电报一样通过声音长短差异表示不同的信息吗?

  第一次是预警,第二次是空袭警报,第三次是警报解除。

  预先警报:鸣响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市民立即停止一切工作,把家中电源拉闸断电,关好煤气、熄灭火种、关好门窗,携带有效证件,生活必需品及防护器材,迅速撤离到附近地下防空避难所、人防工程、防空洞。

  空袭警报:鸣响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无法进入地下防空避难所,人防工程、防空洞,市民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趴在地上双手抱头。

  解除警报:连续鸣响一长声,时间3分钟,市民可以走出地下防空避难所,人防工程、防空洞,恢复正常工作。

  当听到防空警报后我们应该怎样做?

  听到警报时,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当听到防空警报后我们应该怎样做?

  应该配合工作人员,服从疏散安排:

(1)早期疏散,是指国家预测并侦察到战争将要爆发至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之前时间内,按照国家或战区发布的动员令,组织城市居民、物资、工厂、设施等按计划分批进行的疏散。

(2)临战疏散,是指国家在宣布战争状态后至战争爆发之前这段时间内,按计划组织以城市居民为主的疏散。

(3)紧急疏散,通常指首次空袭前24小时内,或在空袭的间隙中实施的撤退隐蔽行动。在组织紧急疏散时,应根据城市的地形条件、人口数量和密度、工事布局等情况,按照统筹兼顾、保障重点的原则,进行全面安排,有重点地分配使用人防工事,组织各种保障;科学确定疏散工作的程序,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运用好专业力量,迅速将计划疏散的人员疏散到预定地区和工事内。

  防空警报是城市防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用于抗灾救灾和突发事故情况下的灾情预报和紧急报知,战时用于人民防空,是各级人民政府实施人民防空指挥,组织人员疏散的基本手段,是在城市受到空袭威胁时鸣响的提醒人们防空的警报。

  防空警报和防震警报有什么区别呢?

  这个问题比较专业

  防空警报系统作为人民防空与防灾避险使用,但是作为一般鸣笛警报有固定的模式,也就是预警、空袭与解除,以鸣笛时间长短开直接通知群众空袭将会发生、空袭已经来临及解除空袭警报;听到预警鸣笛警报声时,应该作出相应的准备并进入隐蔽、防空场所如地下人防工事隐藏,若空袭警报发出,应及时利用附近地形地物进行隐蔽防备受到伤害。而这些措施要求是与得到防震警报后应采取的措施:尽量离开建筑物,到空旷地区减少地震引起的垮塌等伤害的要求正好相反,所以,人防警报系统可以用作防震救灾警报通知,但是不会使用“防控警报”也就是鸣笛警报作为防震通知。



来源:江西人防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