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地铁与人防的关系
提起人防工程,人们的记忆往往停留在《地道战》中让鬼子闻风丧胆、户户相通的地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防空洞,以及偶尔响起的防空警报声,而对于地铁也是人防工程知之不多,尤其是对从当年人防建设兼顾地铁交通演变到地铁建设兼顾人防要求的历史进程知之甚少。
地铁人防功能由来已久
地铁的人防历史,由来已久。
1863年伦敦建成第一条地铁线路,标志城市交通进入轨道交通时代,随之也将地下轨道交通纳入人防工程之列。莫斯科早期修建的地铁由于考虑防核生化袭击,修建的很深,最深处达到100多米,有的车站分为上下4层,地下车站都充当了防空设施。
莫斯科地铁
由于地铁工程埋深深、结构强度大,在历史上就曾作为很好的防空设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伦敦、莫斯科、东京地铁在防空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地铁战时所具有的疏散功能和人员、物资掩蔽功能为人们普遍认可。
二战期间,在德军空袭伦敦的日子里,伦敦人乐观地说,即使整个伦敦被炸毁了,我们还有地铁。当年多数伦敦市民有空袭预警就进地铁,警报解除就回家。因为设在地铁中的临时床位供不应求,伦敦人还需要买票预定。
1969年10月1日,我国第一条地下铁道——北京地铁1号线建成通车。当时很多到过首都的人都知道,就在北京城地下深处,还建设有一条特殊的道路,那就是北京地铁。一条四通八达的隧道中,风驰电掣般行驶着电动机车,这是新中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管理的第一条城市地下铁路。
北京地铁1号线
几位曾参与北京地铁1号线人防工程建设的老专家,向笔者透露了那个时期的秘密:从1965年开工至1969年建成通车,这条地铁就把人防功能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其防护等级较高:所有安装在孔口的防护设备,均为电动。在地铁全线地面上,修建了70-80Cm厚的钢筋混凝土防弹层,以防止航弹对地铁工程的破坏。除平时普通通风外,还专设了独立的系统的特殊风道,安装有防爆消波装置、除尘设备、滤毒设备和特殊风机,战时可进行隔绝式防护和滤毒式通风转换:用于人防的土建工程、防护设备、内部设备等投资巨大。
由于属于人防工程,1号线在通车后很长时间内不对公众开放,需凭介绍信参观和乘坐。
地下轨道交通防护功能有着怎样的法律文件作支撑呢?《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第14条明确规定:“城市的地下交通干线以及其他地下工程的建设,应当兼顾人民防空需要。”新建地铁不是要不要兼顾人防问题,而是如何兼顾人防的问题,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地铁人防的防护等级,积极搞好新建地铁的平战结合综合利用,在未来战争中保护人民生命财产,造福人民,在发挥地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时,发挥地铁的战备效益。
兼顾人防构建轨道交通
我国早期的地铁也是作为人防工程进行设计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战时城市人员的快速疏散转移,平时的交通运营只是其辅助功能。从1992年北京地铁复八线建设开始,我国地铁建设开始向“以平时交通运营为主,兼顾人防”的思想转变。这次转变,减小了人防对地铁建设和平时使用功能的影响,促进了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
2007年4月3日,北京市6条地铁线路人防工程设防方案的讨论会。这次会议在贯彻“以平时交通运营为主,兼顾人防”指导思想的同时,提出了“兼顾人防,建设和谐轨道交通”的新思路。
近年来,北京市地下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迅猛,从1965年地铁1号线动工兴建,到1987年建成复兴门折返线;从2008年10号线、奥运支线、机场线开通到祖国60华诞前夕投入运营的4号线。未来几年内,北京将形成三环、四横、五纵、七放射线网格局。那时,北京市的地铁人防工程也将发展到新的阶段。天津曾经是我国除北京之外**拥有地铁的城市。天津地铁始建于1970年,于1984年建成,曾为天津公共交通发展和人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进入新世纪后,因为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天津老地铁于2001年10月9日停运并进行改造。
在沿海开放城市,地铁人防工程建设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圳地铁可把人防工程连片成网,是城市战时疏散的大动脉,同时可为数万人提供掩蔽空间或作为物资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深圳地铁1号线于2004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具有地铁兼顾人防较全面、平战转换较快的特点。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在经济刺激计划的有力支撑下加大了地铁建设步伐,同时也加快了城市防护工程的建设,这对提高城市整体防护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技术规范
人防工程是个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但在地铁建设初期,却并没有相应的人防工程技术规范。随着城市地铁的快速发展,制定一部科学、合理的人防工程技术规范,显得日益迫切。
2003年底,在总结多年轨道交通工程设防经验的基础上,《地铁兼顾人民防空工程设计标准》通过了国家人防办组织的技术审查,缓解了当时轨道交通工程设防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态。但该规范也存在着标准粗略、专用技术和设备不完备、不成熟等问题。
1998年,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下达了《地下轨道交通工程防护技术研究》项目任务书,总参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从预研立项到研究鉴定前后历时10年,在6个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吸收了多年来国内地铁设防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系统地解决了轨道交通工程平时交通功能与战时人防要求之间的突出矛盾。2008年12月,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在北京组织召开了该项目的成果审查会,一致认为:该成果符合轨道交通工程设防要求和发展趋势,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和重大的军事经济效益,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09年7月,《轨道交通工程人民防空设计规范》正式发布实施。
有了技术规范,地铁人防工程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对鲜花和荣誉,地下轨道交通人防事业的建设者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正大步向前,攀登人防事业新的高峰。
链接:南京P+R人防地下停车场无缝对接地铁
P+R,Park and Ride,P+R停车场即换乘停车场,早上驾车停进P+R停车场,然后去换乘地铁抵达工作单位,下班后再坐地铁到达停车场,驾车回家。
南京市人防办今年新建的春江新城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位于铁心桥江泉路春江学校操场地下,北侧毗邻地铁春江新城站和地铁上盖物业,按照双层人防设施进行设计。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设计为仓库和停车库,规划建设停车位210个。地下二层建筑面积也是1.9万平方米,全部设计为停车库,规划建设停车位566个。战时该人防设施可全部用为物资库、二等人员掩蔽库和战时电站,平时功能为公共停车场和地铁配套设施。
(南京人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