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绝人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几千万生灵涂炭,在整个战争期间,空袭兵器大发淫威,成为摧毁对方战争潜力、削弱军民斗志的重要手段。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个新战场的开辟,往往都是先从空中袭击开始的。如德国进攻波兰、比利时、法国、荷兰、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空袭兵器都充当了急先锋。交战双方向对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军事基地、重要工业区和交通枢纽等目标实施战略轰炸,天空中飞机如云,铺天盖地;地面上硝烟滚滚,血肉横飞。其中,德国对英国、苏联,同盟国对德国和美国对日本的战略轰炸规模**。有矛必有盾。有空袭就有反空袭和防空袭。温故而知新。认真回顾二战中防空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防挽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遭受轰炸的时间长达5年之久,共承受炸弹7万余吨,*1940年9月7日一天,伦敦就落弹300余吨。由于英国政府平时注意民防建设,不*建成了相当数量的民防工程,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防空部队和广泛的民防队伍,而目设立了完善的对空监视、通信警报和消防救护系统,因此,居民伤亡人数*14.7万人。英国蒙哥马利元帅在总结防空斗争经验时说:“二次大战期间,德军空袭英伦三岛,英国损失严重,幸赖有良好的民防组织体制发挥功效,得以减少损失,保存战争潜力。”
芬兰从1927年开始进行民防建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民防掩蔽部对于保护平民的生命财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战争中芬兰全国共死亡8.5万人,其中居民只有1061人,军人和居民的死亡比例为80:1。而苏联由于当时对民防建设重视不够,准备不足,措施不力,在法西斯德国的空袭面前曾一度陷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并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居民的死亡人数高达700余万。波兰则因为对法西斯德国的战争突袭缺乏准备,没有采取民防措施,结果在战争的头3天内,有30多座城市被炸,*华沙居民就在德军疯狂轰炸下伤亡了50万人,不到一个月,整个波兰就沦于敌手。
民防对核袭击也能发挥一定的防护作用
1945年8月6日和9日,日本广岛、长崎突然遭到美国原子弹的袭击,伤亡23万多人,损失惨重。然而,在地面建筑物全部倒塌、瓦砾遍地的情况下,防空洞却完好无损。在长崎,有的隧道式普通防空洞位于地面一切建筑物均被摧毁的地区内,离爆心投影点*0.3英里,洞口又没有防护门,可是躲在洞内深处的人却毫无损伤地活了下来。在冲击波和大火摧毁了一切建筑物的地区内,许多用泥土被覆的家庭掩蔽所基本上未遭破坏。
据史料记载,在离爆炸点很近的一个地方,有百人躲在防空洞里,却没有一人受伤。因此,在美国对日本实施核袭击后,有关专家认为,如果采取完善的民防措施,本来是可以大大减少伤亡损失的。《美国战略轰炸调查报告》指出,日本广岛、长崎的居民当时如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人员伤亡可降为十分之一。以广岛为例,广岛市人口密集,防护工程数量少,同时,由于居民缺乏防护常识,当原子弹爆炸时,许多居民走出工厂、学校和家门,观看原子弹爆炸的景象;有人还在放射性沾染严重的地带行走,从而增加了伤亡。前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兼民防司令阿尔图宁大将在谈到广岛事件的教训时说:“如果有民防的手段,很显然,原子弹对居民造成的损失将减少。在广岛,携带原子弹的飞机出现时,警报没有响;原子弹爆炸时除了因原子弹死亡的人员之外,混乱造成了数千人的死亡;还有许多市民因为没有隐蔽,站在外面看飞机,被光辐射杀伤的。如果这些人知道保护自己的方法,今天一定会有几万人继续活着。”
民防保护了经济和工业生产的进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国都很重视破坏对方的经济,把对方的大中城市、重要工业基地、厂矿企业、电站,交通、通信枢纽、桥梁、大型仓库、水库等国民经济项目,列为打击的重要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民防对国家经济防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苏联在战时逐渐采取了有效的民防措施,把大量的重要的军事工厂及与之配套的有关工厂撤到后方。据统计,苏联从欧洲部分向东部地区撤迁了1523个工厂企业、几百万工人和技术人员、几十万台车床和大型设备,对于保存经济潜力,战胜敌人,起到了重要作用。
民防被誉为“不带枪的国防”
民防,还使有的国家得以免遭战火蹂躏。如瑞士位于欧洲的中心,有几条**的通道和山脉隘口,历来是欧洲的南北交通要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瑞士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成为**中立国,奉行以武装为后盾的中立政策,把民防称为“不带枪的国防”,是“总体防御的重要支柱”。瑞士实行武装中立,不*平时保持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常备军,并通过大力加强民防建设来提高整个民族的生存能力和战斗能力,从而使德国法西斯感到,如果对其发动战争,“必须耗费昂贵的代价”,得不偿失,再加上其它原因,从而放弃其入侵的企图。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绝大多数国家饱受战争之苦,而瑞士这样的小国却能够幸免于难。
必须高度警惕来自空中的威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已72年了。展望今天的世界,虽然形势趋于缓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但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各种先进的空袭兵器不断涌现。目前,作战飞机已经发展到第4代,并正在向第5代发展。其中远程战略轰炸机航程可达1.5万公里,航速可达到2.5马赫,经空中加油后可作全球飞行。机载武器,也由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普通航炮、炸弹,发展到以多种精确制导导弹、炸弹为主的时代。各种战略导弹、潜射导弹射程更远,命中精度更高,与战略轰炸机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战略进攻力量。此外,战略巡航导弹和正在研制的多种航天兵器,都有全球范围的机动能力,可以从任何方位和任何高度对目标实施突击。空袭兵器的飞速发展,使空袭作为一种独立的战争样式,出现在战争舞台。近年来世界上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都首先从空袭开始,来自空中的威胁越来越大。正因为如此,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认为,没有强大的民防,任何国家在现代战争中都无法生存下来,民防已成为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措施。
我们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必须更加重视人民防空工作,充分利用目前相对和平的有利时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人民防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