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人防训练应全员覆盖
城镇居民在人民防空行动中具有双重角色,既是人民防空需要保护的对象,也是人民防空行动依靠的力量。这就决定了城镇居民在城市防护中的特殊地位。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大力发展,城镇居民的数量快速增加,人民防空需要保护的对象日益拓展,已由大中型城市向各级城市和各类小城镇延伸。抓好城镇居民训练,自然就是人民防空训练的有机内容。
由于我国城镇居民基数庞大、分布广泛、组成复杂、成分多样,对师资队伍、训练保障、装备器材等有着特定的要求,这在客观上造成了组织开展城镇居民人防训练的难度。基于此,以往的城镇居民人防训练往往注重以点带面,通过组织学生等特定群体的训练来影响和带动其他城镇居民的训练。新形势下,这种方式显然滞后战争防护需求。
城镇居民人防训练必须做到全员施训。如何训?首先应强调法制性,把人防法规学习与法规宣传相结合。结合人防法律法规普法活动,普及人防法规,做到人人知法、守法、用法,提高依法建设人防、依法参与防护的意识。其次是注重国防性,把人防知识教育与国防教育相结合。把人防教育寓于国防教育活动之中,强化国防意识,增强防护观念,树立忧患思想,做到爱人防、学人防、用人防。突出实用性,把防护技能与防灾技能相结合。利用战时防空技能与平时防灾技能的相通性、互补性,把两者的学习训练结合起来,使训练内容可看、可学、可感、可用。还要追求趣味性,把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在训练中有效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用好模拟器材,注重感性体验,鼓励个人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当然,要实现城镇居民人防训练的全员覆盖,*靠固定的课堂和有限的训练场无法完成。应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作支撑,实现时空转化、时空放大,将城镇居民的训练放到广阔的社会空间、置于灵活的时间进程,这样才能扩大覆盖面、提高受训率。应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发挥移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传媒的作用,让人防训练步入“互联网+”时代,确保广大城镇居民无论身处何地、人在何时,都能畅通无阻地获取人防知识、学习防护常识、练习防护技能。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城镇居民的训练内容、完成训练任务、达成训练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