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防护器材的种类
个人防护器材包括制式防护器材和简易防护器材。制式器材通常包括防毒面具、防毒衣、防毒手套、防毒鞋等。简易防护器材是利用身边就便的材料自己制作的防护器材。
常用个人防护器材
防毒面具的使用方法
(1)佩戴防毒面具时,使用者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头型大小选择合适的面具。佩戴防毒面罩时,将中、上头带调整到适当位置,并松开下头带,用两手分别抓住面罩两侧,屏住呼吸,闭上双眼,将面罩下巴部位罩住下巴,双手同时向后上方用力撑开头带,由下而上戴上面罩,并拉紧头带,使面罩与脸部确实贴合,然后深呼一口气,睁开眼睛。
(2)检查面罩佩戴气密性的方法是:用双手掌心堵住呼吸阀体进出气口,然后猛吸一口气,如果面罩紧贴面部,无漏气即可,否则应查找原因,调整佩戴位置直至气密。
(3)佩戴时应注意不要让头带和头发压在面罩密合框内,也不能让面罩的头带爪弯向面罩内。
正确使用防毒面具
怎样使用皮肤防护器材
皮肤防护器材主要是隔绝式皮肤防护器材,在毒剂液滴直接与防毒衣接触的情况下,对芥子气、VX(维埃克斯)有几小时的有效防护。当听到化学武器袭击警报时,在完成呼吸道防护以后,立即进行全身防护。动作要领如下:打开防毒衣袋,取出防毒衣。撑开防毒衣的颈口、胸襟,两腿伸进袋内,穿好上衣,卷起外袖,并将拇指插入套环,系好鞋带、腰带。行动中尽量减少直接接触毒剂液滴。脱防毒衣时,要避免未染毒部位与染毒部位接触。
正确使用皮肤防护器材
常见的个人简易防护器材种类
个人简易防护器材是指利用一般材料或由制成品改制而成的应急个人防护器材。它包括防毒眼镜、呼吸道防护器材和皮肤防护器材。
制作简易防毒面具的方法
简易防毒面具有两种:一种是带滤毒罐的防毒口罩与防毒眼镜配合使用;另一种是滤毒罐与防护面罩相配合。两种类型都有滤毒罐,滤毒罐中装填有滤毒和滤烟材料。其制作步骤是:
(1)准备材料
①滤毒材料。常用的滤毒材料有石灰土颗粒或浸渍砖粒。石灰土颗粒:把等量的石灰与去砂粘土混合均匀,加水制成块状,阴干、破碎、筛选,取直径1毫米左右的颗粒,浸放在调制好的碱性药液中,直至不能继续吸收水份时取出阴干。
②滤烟材料。通常有锯木屑、纸米(用机器或手工将纸磨成)、棉花和棉绒织物。
(2)制作简易滤毒罐
选用一个内径为8-10厘米,高为8-10厘米的硬纸筒或罐头盒作壳。在底部均匀地凿出孔径为0.3厘米左右的进气孔,用剪刀将罐口剪成与人员口鼻部位相密合的形状,在贴近下颌的罐壁上开一个直径为0.5厘米的呼气孔,用来安装呼气活门。呼气活门可用弹性较好的橡胶片制成。检查气密性后,在罐体内壁涂一层胶水,然后按顺序装料(一般装入7厘米厚的锯末,压实至5厘米作为滤烟层,装入3厘米厚的石灰土粒作为滤毒层),并在滤毒罐的罐口圈贴上密闭棉花或海绵等柔性材料,加4条固定带即成简易滤毒罐。
(3)制作简易防毒面具
用选定的面罩材料按适当的尺寸裁成罩体,用松紧带做T形,试定出相应的长度,先用胶布贴合固定缝合,后将面罩套在滤毒罐上用医用胶布贴合好,并箍在滤毒罐上用胶布固定,其位置可试带确定,再在滤毒罐上对称装上两条固定带,以增加行动的稳定性。眼窗部位要采用透明材料。
(4)浸碱口罩的制作
把普通毛巾叠成12层,将上端两角折回,按自己的脸型缝成鼻垫,或缝上一块铝片,加上带子,制成口罩。也可用纱布折叠30-40层制成,使用前浸于碱性溶液。戴上后用手捏压铝片,使之与鼻颊密合。使用时要经常使口罩保持湿润,也可事先配好碱水,装在小瓶内以备使用,用后洗净、晾干,以备再用。浸碱防毒口罩对防沙林、路易氏气、氢氰酸等毒剂蒸气效果较好。但对毒烟、毒雾防护效果较差,使用时**在外面加上毛巾或棉花。
正确使用皮肤防护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