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救护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紧急救护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和人工呼吸等。
如何进行心肺复苏
一般情况下,心脏停跳不超过4分钟,有可能恢复功能,若超过4分钟,易造成脑组织**性损伤,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急救必须及时迅速。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简称心肺复苏,通常采用人工胸外挤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人工呼吸方法:一手捏住患者鼻翼两则,另一手食指与中指抬起患者下颚,深吸一口气,用口对准患者的口吹入,吹气停止后放松鼻孔,让病人从鼻孔呼气。依此反复进行。成人患者每分钟14-16次,儿童每分钟20次。最初六七次吹气可快一些,以后转为正常速度。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胸部,操作正确应能看到胸部有起伏,并感到有气流逸出。
胸外心脏挤压:让患者的头、胸部处于同一水平面。**躺在坚硬的地面上。抢救者左手掌根部放在患者的胸骨中下半部。右手掌重叠放在左手背上,手臂伸直,利用身体部分重量垂直下压胸腔3-5厘米(儿童3厘米,婴儿2厘米) ,然后放松。放松时掌根不要离开患者胸腔。挤压要平稳、有规则、不间断,也不能冲击猛压。下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频率为成人每分钟80 一100 次 , 儿童每分钟100次 , 婴儿每分钟120次。
在实施胸外心脏挤压的同时,应交替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心脏挤压与人工呼吸次数的比例:单人抢救为15:2, 双人抢救为5:1。
常用的止血方法
(1)小伤口止血法。只需用清洁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盖上消毒纱布、棉垫,再用绷带加压缠绕即可。在紧急情况下,任何清洁而合适的东西都可临时借用做止血包扎,如手帕、毛巾、布条等,将血止住后送医院处理伤口。
(2)静脉出血止血法。除上述包扎止血方法外,还需压迫伤口止血。用手或其他物体在包扎伤口上方的敷料上施以压力,使血管压扁,血流变慢,血凝块易于形成。这种压力必须持续5~15分钟才可奏效。较深的部位如腋下、大腿根部可将纱布填塞进伤口再加压包扎。将受伤部位抬高也有利静脉出血的止血。
(3)动脉出血止血法。分指压法和止血带法两种。一是指压法。用手指压迫出血部位的上方,用力压住血管,阻止血流。经过指压20~30分钟出血不停止,就应改用止血带止血法或其他方法止血。二是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大出血的急救,这种方法止血最有效,但容易损伤肢体,影响后期修复。方法是,上止血带前抬高患肢12分钟,在出血部位的上方,如上臂或大腿的上1/3处,先用毛巾或棉垫包扎皮肤,然后将止血带拉长拉紧缠绕在毛巾等物外面,不可过紧也不可过松,最多绕两圈,以出血停止为宜,止血带**用有弹性的橡胶管。
搬运伤员的常用方法
徒手搬运法:单人搬运法,有扶持法、抱持法、背法。双人搬运法,有椅托式、轿杠式、拉车式、椅式徒手搬运法。
械搬运法:将伤员放置在担架上搬运,同时要注意保暖。在没有担架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椅子、门板、毯子、衣服、大衣、绳子、竹竿、梯子等制作简易担架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