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国之大者”,比如今年4月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七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代表时指出,人民防空是国之大事。人民生活幸福——“国之大者”,人民防空——“国之大事”,两者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统一于人民防空为人民、铸就不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统一于今天学习研讨主题“国之大者,人防担当作为”。
会前,按照会议方案要求,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内容,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我感到对我们做好人防改革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那就是“运用系统观念”。比如,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系统观念,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处理好开源和节流、存量和增量、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做到工程综合效益**化。”坚持系统观念也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和强调的“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当前,我们正在加紧制订“十四五”人民防空发展规划,如何运用系统观念科学筹划好人防的改革发展,更好实现“大局所需、人防所能及所长”,我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体会与大家探讨交流。所谓系统,就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独立要素所没有的性质和功能的有机整体,表现出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等于各个要素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叠加。所谓系统观念,我理解,就是应用系统思维分析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方法,古人讲的“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就是对系统观念的生动概括。当前人防领域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运用好系统观念这一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在应对国家现实安全威胁的大背景里,在国家战略、长期战略的大格局中,全局性探讨新时代人防的摆位定位、架构布局,整体性推进其要素管理、组织实施等问题,从而实现人防发展的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协调统一。
一、人民防空应与作战体系保持系统性一致
人民防空与要地防空、野战防空共同构成我国“三位一体”的国土防空体系。人防部门应始终牢记武装力量是御敌之剑、人民防空是护民之盾,只有与武装力量共筑强大的攻防体系,才能有效铸盾护民、慑战止战。通过对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几场局部战争的分析来看,强敌极有可能以我们尚未完全掌握的兵力兵器,对我们的各类重要目标以及信息网、能量流、心理层等发起多维打击,消除我战争潜力,摧毁我战斗意志。实践中,人民防空的防护布局、对象和方式始终与强敌对手的战争空袭样式紧密关联。敌人打什么怎么打,我们就相应地研究防什么如何防。人防部门应在深入了解现代战争形态演变的基础上,因应军队整体作战方针变化,作出跟进式调整和全局性谋划。在战略层面,将人民防空整体战备布势融入军事斗争准备全局;在战役层面,将人民防空行动纳入战区联合防空作战计划;在战术层面,把城市人员和重要经济目标作为防护重点,通过贯彻联合防空、重点防空、精确防空理念,突出主要战略方向,优化人防重点城市布局,对重要经济目标实施分级分类管理,重点抓好金融、能源、信息网络和重大科研设施防护建设,不断提高战时人防行动准备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人民防空应纳入军队联演联训体系
当前,人防训练演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自导自演、自说自话、自我评估,必须以系统思维破除军地壁垒和地域界限,尽快适应战区主战格局,把人民防空纳入战区联战联训体系,统筹组织、一体实施。充分依托省军区系统军地桥梁纽带作用,主动靠上去做工作,组织人防各类专业队与民兵队伍同步接受军事机关点验拉动和演习演练,打通军队与地方的空情信息链路、组织指挥链条,搞好防空作战与人民防空的方案对接、行动衔接,确保战时人防指挥运用顺畅高效。就各级人防指挥部演训而言,其核心目的是围绕指挥、控制和信息获取,提升领导成员的系统综合和决策能力,把平时条块分割的部门统起来谋划、捆起来使用,加速各相关部门间的系统联系及高效运转,实现1+1>2的指挥落实效果。
三、人民防空应注重防护手段综合运用
现代战争讲究要素集成、体系对抗,空袭与防空袭也是如此,*凭“老三防”难以立于不败之地,用上“十八般兵器”才能把防护网织密织牢。着眼应对现代战争网电攻击、导弹突击、隐身袭击、灌顶打击和无人机蜂群破击等多维立体挑战,必须对人防理念的先进适用、技术的可靠管用、组织指挥的高效有序、民众参与的主动能力等要素和手段,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进行统筹摆布,做到主动防护与被动防护、疏散转移与掩蔽伪装、硬防护与软防护相结合,防护手段综合运用,走藏消教一体考量,协调推进人民防空人员防护、目标防护、专业力量、组织指挥、支撑保障等体系配套完善,既聚焦重点、又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人防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十个指头弹钢琴”,不断提升护民之盾的整体成色和体系质量。人民防空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各项业务工作就是许多子系统,如组织指挥、通信警报、工程建设、人口疏散建设、专业队组训、宣传教育、财务物资管理、设计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只有各个子系统做到相互支撑、协同配合,才能使人防的“鸣、走、藏、消、教”五位一体、形成能力,取得整体功能的****。比如,人口疏散体系建设方面,当前各地已建成大量的地下人防工程、疏散避难场所,但地下人防工程、疏散避难场所与城市人口疏散方案、信息化手段支撑等要素存在条块分割、软硬不结合问题,要运用系统思维,使战建训管用保协调一致、构成闭环,具体讲,就是以人防工程、人防疏散避难场所为核心,城市人口疏散方案为依据,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教育训练和技能培训为保障,基于“互联网+人防”应用场景和模式,建设形成指挥在线上、数据在云上、情况及时看、决策实时传、疏散掩蔽能托底的城市人口疏散体系。
四、人民防空应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人防不*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个普遍联系、多维多元的复杂系统,横跨军地、纵贯平战,深深植根于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人防部门既是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又是政府的工作职能部门,必须强化人防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上下大功夫、做大文章。新时代人民防空承担着“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使命任务,三项职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要通过召开人防党政军联席会议、人防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等途径,合理安排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各项工作,做到以战领建、以用促建,推动平时战时一体、应急应战一体、防空防灾一体,实现“平时有用、急时能用、战时管用”三力同发,促进人防建设的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目前,国家人防办正在组织修订《人防法》,其中提出各级政府应当根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结合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编制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专项规划,并将主要建设指标列入国土空间详细规划,这将为人防平战功能深度融合、地上地下协同规划、防空防灾一体建设的机制形成提供法制保障。当然,我们讲人防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其基本前提是把牢人民防空“战时防空”职能的首位度,把人防军事斗争准备需求导向立起来、立鲜明。人民防空与野战防空、要地防空一起构成我国国土防空体系,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备职能是人防的根本职能,战备建设是人防立业之本,平时服务、应急支援是人防战时使命任务在平时的延伸和拓展,不能完全把人民防空“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三项使命任务进行简单的“三等分”,不能一味地平均看待、平等摆位、平行用力。去年省委巡视组也指出“聚焦防空备战职能责任有差距”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比如在应急支援方面,人防部门在应急管理体系中是支援行动而不是主导行动,既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又不能越位错位、大包大揽,而我们有的地方有时夸大了人防的“应急支援”功能,把“支援”当成了“救援”,把助攻当成了主攻,这与中央对人防、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部门的职能定位是不相匹配的,也不利于人防聚焦备战打仗主责主业。
五、人民防空应增强开放性和协同性
系统具有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开放性是系统稳定的条件,也是系统演进的前提。新时代人民防空必须根据人防工作跨军地、跨系统、跨部门的特点,坚持系统观念,以开放协作、兼容并蓄、联动共赢激活人防建设管理内在动力。强化智力开放支持,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以宽广视野荟萃军地各相关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组织成立人防专家委员会,在人防重大规划编制、重大政策出台前注重倾听业界声音、吸纳前沿观点,以高质量决策推进人防高质量发展。强化区域开放融合,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为平台支撑,建立完善人防区域协作机制,高层次高频次组织跨区协同演练,推动人防领域横向间的合作交流融合。比如要充分运用已构建起的沿黄九省(区)人民防空合作协调机制,通过协同推进重要经济目标防护、跨省(区)优化人口疏散基地布局等务实管用措施,提高沿黄九省(区)联合防空作战和整体防护救援能力。目前,对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相关咽喉枢纽的区域协同防护,是我们应当积极推进的一项工作。强化部门开放协作,遵循“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规律,打开大门引进各方力量和外部资源,推动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民众等一起参与人防建设。特别是通过完善部门协同落实机制,科学区分人防综合协调、建设管理等职能界面,健全各相关单位之间的定期例会、协同指导、联合检查、联合办文等工作机制,常态化联合组织开展政策法规出台、规划编制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市场行为监管等活动,加快形成党统一领导、军队以战领建、政府建设管理、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人防建设管理模式。
六、人民防空应按照优化协同高效原则,统筹推进体制改革和体系调整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人民防空建设发展存在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日益凸显、亟待解决。比如,①落实“党对人民防空的绝对领导”要求的工作措施还不够具体,党委对人民防空重大事项审议决策机制不够健全完善,人民防空重大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纳入党委工作统筹安排没有形成常态化。②军地职能在一些层面存在错位现象,长期以来,军队承担了一些应由政府负责的人民防空综合协调、组织实施、督导落实等工作,既造成人防工作综合统筹力度不够,又一定程度上弱化政府的人民防空建设管理职能。③办事机构设置不合理。人民防空办事机构,国家层面设在军队,省级以下设在地方,上军下民、关系不顺,推进效率不高。④政策制度不配套、不成体系,现行人民防空政策制度滞后,特别在执行层面指导性意见多、刚性措施少。去年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调整人防体系建设做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优化调整我国人防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工程、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以人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人防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坚持全民防护、重点建设、分类指导、平战统筹、军民融合的指导思想不动摇,规范完善人防领导管理体制,构建起防护有效、平时有用、治理有序的人防机构职能体系。按照系统观念的要求,研究认为,在人防改革发展和体系建设中应主要把握以下几点大的遵循:一是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相协调、同军队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相衔接、同打赢信息化战争需求相适应,强化大局观念,搞好军地协同。二是紧紧抓住职能配置调整,组织架构优化,政策制度完善等核心关键,实现政府和军队人防职能的科学合理回归和落位。三是实现人防体系能力转型升级。紧密跟进国家人防战备布局调整和国家人防重点城市差异化调整设置,在防空大体系中统筹推进人防军事斗争准备工作,推进战备建设由宽泛分散向聚焦重点转变,突出抓好城市人员防护和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推进建设模式由自成体系向开放融合转变,加快市场化、法治化进程;推进措施手段由单一低能向综合高效升级,统筹推进人民防空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效能防护;推进考核评估由体系内自我评价向军地联合检验评估转变,细化评估标准,查找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严肃追责问责,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四是在国防动员大体系中重塑人防新格局。把准跨军地、跨系统、跨部门的工作属性,立足职能任务的复合性、综合性、协调性特点,在职能任务拓展期、转型升级关键期、体系完善重塑期,加强对人防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在人防领域有效释放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效能,实现人民防空与国防动员大体系职能契合、有效融合。
变革无穷期,创新不止步。让我们这个占全国人防系统干部队伍总数十分之一的河南人防战斗队,团结一心,沉着思考,勇猛精进,未来可期。